45382134 非公经济36条意见出台 民资真能“非禁即入”? - 报喜鸟官网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点击 非公经济36条意见出台 民资真能“非禁即入”?

非公经济36条意见出台 民资真能“非禁即入”?

2月24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下称《意见》)。这份俗称“非公36条”的文件指向性明确,重点指出将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引起关注。但关于该《意见》,各界、尤其是民营企业仍有很多疑问。

  提出哪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措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研究室负责人解答,《意见》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主要有七大政策措施。

  而对民营企业来说,“放宽市场准入,公平待遇”,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并在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明确了改革方向和措施,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一项内容之一。

  据悉,《意见》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提出了以下政策规定:一是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这些垄断行业和领域;二是加快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规范招投标行为,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各类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三是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包括非营利性领域和营利性领域;四是在加强立法、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业;五是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六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

  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另外,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难,对此,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问题重在拓宽融资渠道,《若干意见》提出了4方面政策意见: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方式,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鼓励政策性银行依托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

  二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在证券市场发行、上市方面,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板块,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三是鼓励金融创新。改进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开展质押贷款试点。

  四是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

  一些垄断行业仍难介入但非公经济真正介入一些垄断行业的道路仍旧漫长。以兴办民营银行为例,民营资本或许很难在朝夕之间实现这个梦想。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有关承诺,2006年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而在当下,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并没有让人们看到中国银行业的前途,发生在中行的卷款潜逃事件再次向人们证明,仅仅是转换一下产权形式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意见》能否如各界预期,彻底消除对非公经济的歧视,真正实现“非禁即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坦言:“在政策上,让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一律平等,就是真正支持民营企业。虽然中央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是落实不了,关键原因就在于这些政策要依靠政府各部门去落实。”

  《意见》起草组成员、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徐善长表示,现在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一些体制障碍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性解决。首先,就是垄断行业的进入问题。例如,广电、民航、电力、电信、石油、石化及其他资源垄断性行业,其改革较为滞后,虽然法律上没有禁止非公经济进入,但真正要进入还是非常难。

  其次,金融体制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到位。目前非公经济在市场要素使用方面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比如,中国全社会贷款的70%左右都贷给了国有企业,非公经济得到的贷款较少,而在许多领域,非公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比国有经济要高。

  另外,财税体制改革滞后、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措施缺失、土地调控的杠杆作用不明显以及市场准入限制仍然比较多等等问题,这些体制障碍都难以迅速消除。

  最后,当樊篱真的撤去后,非公有资本也从而不能在其中占据位置,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一切还只是开始。本报综合消息

  链接:

  据悉,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997年的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三分之一左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七成以上由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从农村转移出劳动力的七成以上亦在非公有制经济就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