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温州看瓯北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出现了一大批富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强镇。温州市委、市政府评出了温州市综合实力三十强镇(街道)。在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千强乡镇”中,我市也有32个镇榜上有名。

  他们的出现成为温州发展的一大亮点。他们的快速发展不仅极大活跃了温州的经济,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促进温州经济发展、实现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市“两会”提出的任务提供了经验。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市城镇化步伐,本报今起推出“走进强镇”专题报道。

 

  数字,令人刮目相看

  在温州有这样一个镇,它的经济总量占全县的三分之二;工业产值占全县的60%、税收占全县的70%;对全县的经济贡献率(新增部分)占90%。

  在这个镇里,有中国驰名商标与中国名牌6个,国家免检产品23个,省著名商标、省名牌31个,有400多家企业获得ISO9000认证……一家杂志称它为“中国品牌第一镇”。

  泵阀是它的支柱产业,目前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这个中国泵阀之乡很可能会成为世界泵阀产业基地。

  这个镇就是永嘉县瓯北镇,它目前在温州三十强镇中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乐清柳市)。

  瓯北是温州的浦东。日前,温州日报“走进强镇”采访组来到这里,永嘉县委常委、瓯北镇镇委书记董庆华和镇长陈志斌先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温州模式带动了一大批经济强镇和名镇的崛起,自上世纪80年代起温州的许多经济强镇就名满国内。与这些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第一批名镇相比,瓯北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在社会知名度上,都只能望其项背。而现在瓯北的经济实力却已远远地超过了他们,与排名第一的柳市相比差距正在不断缩小:2003年时两镇税收相差6000万,2004年相差3700万,至于2005年、2006年会如何,那天镇委书记董庆华意味深长地笑着———他有点不大好说,兄弟乡镇么……

  瓯北镇是1998年下半年起快速发展的,有一篇写于2001年11月22日的《瓯北的明天》说:“十五”期间是瓯北镇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黄金时期……到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值将达到125亿元,GDP达到55亿元,财政税收达到4亿元……

  这个数字在2004年就远远超过了!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值是152.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62.8亿元,财政税收达7.02亿元……

  那么瓯北的快速发展靠的是什么?

  发展秘笈:天时、地利,还得有人和瓯北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特殊的区位优势:温州的北岸,楠溪江的下游,136平方公里的面积,40平方公里的平原,这是一篇很大很大的文章……

  当然天生丽质,有天时、地利,还得有人和。书记董庆华总结说,瓯北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他们正确的定位与思路:以城市化为目标,以工业经济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主要手段,大力实施“环境立镇”、“工业强镇”、“科教兴镇”三大战略……

  他们的一个重要决策是狠抓了工业,“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助推器”。瓯北镇抓工业的一个成功之举是搞了个工业园区,他们通过统一地价、坚决制止乱搭工棚及委托村委会代征等方法较好地处理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建设过程中极其敏感的土地问题。东瓯工业园的落成使当地的企业能做大,外面的能进来。现在几个大的集团如报喜鸟、奥康、红蜻蜓、凯泉泵业等都在那里落了户,今天瓯北镇已形成阀门、泵类、服装、皮鞋、五金等五大支柱产业,众多优秀企业的落户使得镇财政收入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

  其次是在城市化过程中高度重视规划。曾任多年镇长的镇委书记董庆华说“规划是瓯北的命根子”。现任镇长陈志斌说,我们是以城市的眼光、城市的理念、城市的要求来建设、管理瓯北镇的。瓯北是永嘉第一大镇,温州市区、跨江发展的重要卫星城,南岸温州是美丽的城市,瓯北如果破烂落后的话能相称吗?

  根据瓯北靠山面江、与温州隔江相望的区域地理特点,他们将瓯北划分为三块:西片是东瓯工业区,中部为政治文化、商住中心,东片则是旅游接待中心和高级居住区,从南到北沿江是风景线。根据这一规划拉开基础设施框架,他们实施了“五横十二纵”的城镇路、桥建设规划,同时进行了电力、煤气、给排水管网、垃圾污水处理场等环保设施及休闲绿化工程的配套建设,以展示瓯北的崭新风貌。陈志斌说:“过去我们讲要接受温州的辐射,现在我们的理念是融进温州。”

  书记董庆华在总结瓯北快速发展的体会时还说,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很重要,他们在工业区开发过程中对此体会尤深。1998年工业园的第一家企业报喜鸟进场时还请了民警来维护秩序。后来他们严格把握政策,采取统一地价、集中征地等方法顺利地完成了整个园区的征地工作,避免了矛盾。

  此外,瓯北的快速发展还赖于他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在抓经济的同时狠抓了城市管理和精神文明,重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每年都投入几千万元经费用于教育、文化、治安、卫生,他们以城市管理的要求来抓管理,而不是农村城镇的标准、水平,如城区道路就实施了18小时保洁。

  预测明天:“这个我还真的讲不出来”

  其实瓯北的飞速发展早被人预见到了。现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金邦清早在几年前就对镇领导说:“20世纪是龙港、柳市的时代,21世纪就是你们瓯北的时代了!”

  那么瓯北的明天会是怎样的呢?前不久一媒体记者采访镇委书记董庆华,问他五年后瓯北会有怎样的发展?

  董庆华想了想说,这个我还真的讲不出来。

  为什么?他回答得很简单却也很有说服力:“五年前,我们根本没料到瓯北的今天会有这样的发展;同样,今天,我们也无法预料五年后的瓯北会发展到何种程度。”

  听这话像是镇领导对瓯北的未来心中没数,其实他们对自己的使命、对瓯北的明天是有准确的定位和把握的。

  身为县委常委的董庆华几年前在一个题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努力把瓯北镇建设成为美丽的滨江花园城市”的讲话中对瓯北的未来就有了准确、到位的把握:

  “瓯北镇独特的区域位置和温州市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赋予了瓯北双重功能:一方面是永嘉县的经济中心,城市化的龙头,接轨温州辐射全县的纽带;另一方面又是温州市区北扩,跨江发展的新城区,将成为温州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和高品位的居住休闲乐园。历史赋予的重任将成为瓯北今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千载难逢的良机,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力争到2010年把瓯北建设成为美丽的滨江花园城市。”

  书记董庆华说,着眼于本世纪中叶大温州的发展,市委书记王建满对与市区一江之隔的瓯北十分重视,最近他三次来瓯北调研听取汇报,对瓯北的工作和发展思路表示赞许。

  在谈到近期的工作和任务,瓯北的两位当家人十分清醒,他们说这几年瓯北是大建设、大发展,但也积累了许多矛盾。今天瓯北又到了发展的关键点上。

  对于如何把握好“发展的关键点”,他们一致的看法是:

  一是要把握好规划,再是城市管理要加强,三是工业仍是重中之重———大力推进产业现代化、城镇城市化和人的现代化,促进全镇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便是他们的中心工作。

  他们说,今年是瓯北的大发展之年,项目多、任务重,仅交通方面的重点工程就有仙清公路、诸永高速、绕城高速、104国道改建、过江通道、铁路站场等,总投资有四五十个亿,其中有五项工程还是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些工程的实施将对瓯北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然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掣肘和困难。特别是瓯北目前的发展使命与它作为一个镇的城市管理职能不相称。瓯北的面积与鹿城区一样大,但没有足够警力,也没有相配套的城市职能管理机构,这给他们抓社会治安、环境卫生造成了困难。

  尽管有这些不利因素,但他们仍热切地期待着瓯北大发展、大建设、大稳定的明天。董庆华说,前些日子他特地去了武汉,因为武汉与瓯北一样,也是两江三区,也有龟山、蛇山。但瓯北比武汉更好更有优势,800米宽的江面气势磅礴,北面的山峦富有诗意,这种景观是武汉所没有的,瓯北的发展将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我们工作到位,再过五年、十年,我们就能实现将瓯北建设成为美丽的滨江山水花园城市的目标。

  敏感话题:远期和近期

  瓯北有136平方公里的面积,平原面积为40平方公里,按常规可容纳人口四五十万,现有常住人口是12.6万,外来人口15万。

  依托于充满生机的温州,瓯北将是一篇很大很大的文章。

  瓯北的长远目标是“打造美丽的滨江山水花园城市”,那么近期目标呢?当然是争当温州经济强镇中的强者!

  当然,在温州经济模式中居于前沿的柳市镇是会有自己的应对之策的,它是不会“立正不动”让你超过自己的。

  而正是在这种你追我赶中,温州不断地发展壮大,走向辉煌。(沈绍真)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