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也是四月份,我市第一个贸易型的服装展览会———中国温州(国际)服装特许经营交易会被隆重地推上了舞台。当时展会组织者温州服装商会信心十足地说:“争取两三年内打响该展会在国内的名声。”
然而两年过去了,原本该在这个月继续举办的中国温州(国际)服装特许经营交易会却悄无声息了。
为什么不见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还会再举办吗?一连串的问号打在了关注它的人们心头。
“夭折”疑团
“明年我们温州本地的服装展可能不再举办了,听说效果不是很好。”去年底,记者从知情人士口里获得了这么一个消息。不过,记者随后与温州市服装商会取得了联系,得到的答案则是:“2005年温州的服装展到底怎么办正在考虑之中。”在模棱两可的答复中,一个疑团在记者的心里升腾:曾经号称与国内规模最大的服装博览会形式相似的温州首个贸易型服装专业展,到底有没有守住自己的堡垒?
时间拉回到2003年2月18日。
当晚温州服装商会特地邀请本地媒体参加一个特别聚会。会上,服装商会会长陈敏透露风声:“四月份,我市将举办第一个贸易型的服装展览会,内容以定牌加工和特许经营为主,展会的形式与北京举办的服装博览会相似,名称叫‘中国温州(国际)服装特许经营交易会暨国际服装定牌加工贸易洽谈会’。”席间,陈敏还对服装展的前景充满期望:“希望能争取在两三年内打响温州服装展在国内的名气。”
2003年4月18日,为期四天的中国温州(国际)服装特许经营交易会暨国际服装定牌加工贸易洽谈会在温州会展中心隆重登场。会后,温州市服装商会公布的统计结果也相当乐观:四天里接待专业观众2.4万人次,其中接待人数最多的是定牌加工的展位,占了参观总人数的60%,意向合同金额为2.3亿元,其中已交付定金6254万元。第一届温州首个贸易型服装展在掌声中落下了帷幕。2004年4月21日,第二届中国温州(国际)服装特许经营交易会如期举行,记者在当时温州市服装商会制作的“第二届中国温州(国际)服装特许经营交易会”会刊中的卷首语里还看到了这么一句话———“2005年4月,我们温州再见。”
意外之变
从目前情况来看,服装商会如此隆重推出的一个项目并非如前期期望的那样顺利。时间已是四月份了,第三届服装展到底会不会继续?答案越来越清晰起来。上周三记者与温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取得联系,该公司虞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四月份已经安排的展览会中没有温州(国际)服装特许经营交易会的记录。“前两届服装展都是在我们这里举行的,时间是四月中旬。但是去年服装展后我听说效果一般,客商来得较少。具体原因我们也不是很清楚。”而之前曾参与服装商会展览会策划的温州市德纳展览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肯定地告诉记者,以前,温州(国际)服装特许经营交易会他们只参与方案策划,具体的事情都是温州服装文化展览有限公司自己操作的。据他所知,今年的温州服装展很有可能会移到轻博会日程当中,不会再单独“行动”。
四月,一个暖洋洋的午后,位于市区仓后巷总商会大楼的温州市服装商会里像往常一样安静,只是一阵接着一阵的电话铃声不时响起,使得这个温州市人气最旺的商会安静中多了点忙碌的味道。不过,这样的忙碌相比前两年,算是“小巫见大巫”了。自从2003年年初,商会决定举办中国温州(国际)服装特许经营交易会以来,每年的三四月份就成了商会最忙碌的一个时间段,“以前这个时候每天都要打很多电话,发很多传真”,商会一个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没前几年那么忙了,因为这边的展览会要移到上海去办了。”
移师上海
根据服装商会工作人员提供的线索,记者在网上键入“WWW.CTFE.COM.CN”,“2005中国(上海)国际服装特许经营、贴牌加工贸易博览会网页”跃然而出。在该网站上记者看到了这么一段介绍:“该展览重新整合了温州的特许经营展和天津的职业装展,以及一个连续在上海举办3年的面辅料展,不论是在参展商还是专业观众方面均具备充分的客户资源。考虑到原有客户和专业观众的需求,整合后的该展览在上海浦东的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在已经预订了2个馆的同时,还额外预留了一个馆,展区划分考虑到行业内企业经营的特点,分为特许经营、贴牌加工、职业装、商业地产、面辅料五大展区,力图在上海打造一个满足纺织服装业商业需求的品牌展览。”
这段介绍显然将已经在温州进行了两届的服装展的去处做了较为清楚的解释,温州原先的特许经营展今后将融合在中国(上海)国际服装特许经营、贴牌加工贸易博览会里面了。不过,从展会的介绍来看,原先以烘托温州本土服装企业为主的温州(国际)服装特许经营交易会的初衷已经大大淡化了,展会的目的也成了“力图在上海打造一个满足纺织服装业商业需求的品牌展览”。而记者在该展会的介绍资料上也看到,展会的主办单位成了“经济日报报业集团”,而温州市服装商会的名字排在拓展单位里面。
不过,值得回味的是,该网站公布的参展单里几乎全是温州服装企业的面孔,这多少对温州服装特许经营展的离去深感惋惜的人士留下了一丝安慰。“也许将展会转移到上海是个出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服装业人士这样说。
内情调查
记者与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陈敏取得联系时,陈敏正在上海。在电话里陈敏很肯定地回答记者:“温州服装的特许经营展于去年底就决定转移至上海了。”至于温州的国际服装特许经营交易会为何要移师上海,陈敏的回答显得有些无奈:“将温州的服装展整合到上海的展会里去,主要是考虑到参展的效果,一个展会要吸引众多专业客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规模要大,但是在温州办展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地理位置和场馆规模限制,说实话,前两届服装展专业客商来的人数还不是很多。”
陈敏的这个解释记者在另一位温州知名服装企业老板那里也得到了证实,这位老板告诉记者:“第一届交易会来的专业客商人数还算过得去,不过真正落实意向的并不是很多。没想到,第二届展会的情况更差,意向少了不说连专业客商人数都不是很多。作为参展企业,我们当然希望参展能给企业带来好处,如果没有好处那么谁都要考虑成本问题。”该位人士还告诉记者,去年服装展招商时就已经碰到困难了,很多上规模的企业甚至是因为面子人情问题才去参加展会的,“如果不是考虑到面子问题,相信很多企业都不会去参加了”,这位服装老板还给记者透露了这么一个内幕———“每次说起来专业客商有多少,其实这个数字并不是很准确的”,“参展的企业都知道,真正来的专业客商并不是很多,要想通过这样的展览会拿到订单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前两届参展可以说没有什么收获。”
虽然陈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将温州的服装展移到上海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除此之外上海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也是决定转移的一大原因。而且,去年年底在做出将展会转移到上海的决定之前,服装商会还特地在会员企业中进行了调查,“大部分的企业表示这样的转移是可以支持的”。温州地理位置不好、展览馆规模受限制,是陈敏解释为何将温州的服装展转移到上海的主要原因。不过,他的解释也似乎透露出另一层意思——也许是温州服装的地位和影响力已经不如从前了。
行业隐忧
众所周知,服装是温州区域经济中的一支主要生力军。以“商”为主的温州服装经历了从马路市场、棚架市场、入室摊位到展位式商铺的过程,现已成为国内服装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前有统计数据显示,温州的服装占全国内销市场的10%。“2003年温州市服装企业发展到2500多家,总产值352亿元,出口创汇6.73亿美元;年产服装5万套以上的企业有200多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800家,销售超亿元的有20家;在全国开设连锁专卖店10000多家;45个品牌达到国家质量最高等级标准‘优等品’,中国驰名商标3个(报喜鸟、庄吉、法派),中国名牌产品5个(法派、庄吉、报喜鸟、美特斯·邦威、高邦),省著名商标20个、省名牌产品16个,市知名商标28个、名牌23个;国家免检产品8个(乔顿、报喜鸟、法派、庄吉、乔治白、斯多纳、夏蒙、高邦);进入全国服装行业‘双百强’企业有10家,跻身全国民企500强的有7家。1999年温州服装5家品牌代表中国男装参加法国巴黎‘中国文化周’;2001年温州6家男装企业代表中国男装最高水平参加德国科隆国际男装展……”温州市服装商会显示的这份资料向外界透露的信息很明显,那就是温州服装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域优势。
“温州服装最好的时期是1995至1996年,从目前情况来看,谁也不能否认,温州服装的发展速度和态势大不如前了。以前温州服装中男装西服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这几年,随着正装休闲化的盛起,西服的优势大大减弱,据我所知,温州一些大的男装企业很多已经转型做加工了。”温州丹顶鹤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蒋少毅说起温州服装现状不无伤感,“我觉得温州的服装展转移到上海去有点可惜,也许现在是温州服装行业思考自己如何突破的时候了。”
各方声音
“温州国际服装特许经营展转移到上海去,虽然有自己的客观原因,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转移后对温州服装这个区域品牌肯定会带来一些影响。不过要经营好‘温州服装’这个区域品牌单靠企业的努力可能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温州服装的追兵很多,我们需要的是各方的支持。”———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陈敏
“温州是国内重要的服装生产基地,在这里办专业展对提高温州的知名度有很大的好处,我认为应该继续突出‘温州’。”
———温州丹顶鹤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少毅
“温州服装特许经营展选择到上海也许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毕竟无论是城市规模、影响力还是地理位置,我们不得不承认,上海更有优越性。只是将展会转移到上海的这个选择对温州服装要打响自己的区域品牌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从积极一点的角度看,温州的企业或许可以依托上海的展会用另一种方式继续进行温州服装的展示和宣传。”———温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津龙
“一个成功的展会不仅能体现展会本身的知名度,而且对提升城市品牌和其他相关行业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像广交会、大连服装展都做得非常成功。我个人认为,推出一台展会就要尽量把它做好,不然推几台办了两三届就取消,对城市品牌宣传反而不好。今年,有些原先比较成功的展会也出现了走下坡路的迹象,这些都应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温州市会展业协会盖姓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