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7月2日讯(记者 楼凡)
日前,因上海交大海外学院全球CEO班来温州游学、考察,杉杉控股集团的郑永刚与报喜鸟集团的吴志泽两位服装界的大佬在温州相聚。杉杉和报喜鸟都是国内较早开始尝试服装品牌化的企业。从低、散型的服装加工、代工型企业,渐而形成品牌化、多元化的集团公司。谈起品牌与投资,两位大佬各有心得。
记者:做品牌难已成为一种共识,能否谈谈你们做品牌的心得?
吴志泽:1996年,报喜鸟本来是做批发、加工的,当时服装行业已经供大于求,行业发展也艰难。受杉杉品牌发展的启发,我们也走上了品牌之路。我们曾去宁波杉杉考察学习,郑总当时说要做品牌,要会“忽悠”让我们很受启发,就回来开始做名牌了。而这个名牌要怎么做?我们把杉杉做了系统的研究。从加工到做名牌,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所以要紧紧抓住核心要素。以销售为品牌活力,以设计作为品牌灵魂,把质量作为品牌基础。报喜鸟一直在坚持做多品牌、跨行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通过自主品牌到多品牌协同发展,引领服饰类的零售行业。因为比起国际化的品牌,我们缺乏历史,所以一定要提升品牌的零售能力。
郑永刚:服装行业是非常难做的,能做服装企业、特别是做品牌的老总,做房地产根本就不在话下。做品牌是一个满足大众虚荣心的行业。金钱不一定能满足虚荣,品牌又该怎么满足虚荣呢,所以更艰难了。拿女性来说,每天一个样,每时一个样,每刻一个样,要满足这么多的不一样的虚荣心,非常艰难。所以做服装行业一定要专注。
记者:虽然杉杉因服装而闻名,但如今相比投资领域,服装只是杉杉不起眼的一块,这与专注是否矛盾?
郑永刚:确实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做产业要多元化。在我看来,做产品、做企业一定要专业化,专注专业化。但投资一定要多元化。如果投资专业化了,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肯定要出问题。在中国,尤其是民营企业,需要生存空间。必然要专业化做产品,多元化搞投资,才能把企业做大。
现在的杉杉比当年只做服装时规模要大很多,产业也很杂。但我倒是想做回服装。因为目前中国服装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在早前,服装品牌是奢侈品的天下,是以世界名牌占主导的。但接下来必定是个性化的时代,这样中国的品牌就有了加速发展的机会。
吴志泽:我们也做了跨行业的发展战略。2000年,我们在上海松江建造厂房,主要做职业服装;2003年,我们收购了一个商务时尚品牌;当年下半年,又控股了中楠地产;后来我们还陆续代理了意大利、韩国的不同款型特色的品牌,在国内做大量的拓展。这样就逐渐形成一个主业、房产、金融投资等同步发展的局面。目前报喜鸟的业绩,主业占70%—80%,投资、地产占20%—30%。